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建筑业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存在
浅谈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建设
项目成本管理的意义及计划管理
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方法及应
探讨工程项目合同创新管理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及
浅谈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管理
填石路基的特性及对地基的处理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企业管理 >> 人力资源 >> 正文
建国60年来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重大发展
作者:佚名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4-9-30 23:56:39

  200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华诞。回忆60年来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巨大发展,是60年前所不敢想象的。我1952年大学毕业后服从国家统一分配从上海来北京参加伟大的首都建设,刚到北京我立即考察了北京的市政和建筑,发现全北京仅有两幢8层高楼以及少量的多层建筑,整个北京市容很差。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到70年代中期,除了国庆10周年的“十大建筑”外,建筑业发展速度并不理想,尤其在60~70年代建筑业不振兴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976年。在这一阶段北京建筑以多层(6层以下)为主,极少有高层建筑(十几层)。1976年终于有了突破,北京开始建设“前三门”十里长街40万m2以住宅为主的高层建筑,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并大面积采用大模板施工工艺(当时由法国引进),尤其是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大模板施工工艺为主体的高层建筑开始迅速发展。从此,北京高层建筑犹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涌现。到了80年代,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建筑业在全国(尤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局面,从而带动了施工技术的大发展。30年以来,全国建筑业持续、稳定发展,施工技术、施工水平与日俱进,建筑业发展速度在全世界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目前仅北京市每年在施面积都超过1亿m2,相当于解放前全北京原有建筑面积的6~7倍,全国其他城市包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及许多中型城市都是日新月异,即使在一般县一级的小城市,高层建筑和标志性建筑也纷纷拔地而起。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施工技术也突飞猛进,突出表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1、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0世纪50年代初现场运输是靠扁担人工搬运.1959年开始号召“放下扁担”采用手推车。垂直运输由肩挑人扛的人工搬运变为使用井架卷扬机,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70年代初,当时也试用了一些自制塔式起重机或轻型起重机,但数量极少,全北京只有十几台塔吊;70年代中期才普遍推广了塔式起重机等大型机械。现场水平运输从70年代初期通过技术革新,开始由工地自制小型“翻斗车”逐步代替了手推车,到80年代初施工现场基本实现了水平运输机械化,全国其他地区(除上海外)则比北京晚5~10年。土方工程在50-70年代初基本上是人工开挖,只有少量土方量大的工地采用屈指可数的几台进口挖土机,到了80年代才逐步实现了土方施工机械化(包括挖运及回填)。

  2、工厂化、预制装配化水平和专业化施工有了迅速发展

  我国建筑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基本上是“大而全”和“小而全”,每个工程都由一个综合施工公司包揽工程的全部项目(除个别门窗外)。从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工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再加上城市现场场地十分狭小紧缺,分包项目日渐增多,促使在较短时期内很快实现了混凝土集中搅拌(预拌混凝土),各种专业化的公司(厂)也都纷纷成立(如幕墙公司、装饰公司、防水公司等)。一般总包只承担结构工程,土方、护坡、防水、装饰等都由专业公司进行分包,从而大大提高了专业化和工厂化水平,逐步与国际接轨。随着专业化施工的发展,各专业的技术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目前一个大工程往往由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分包单位参与施工,从而使我国建筑业在工业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我国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工艺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运行,北京在1956年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现代化预制构件厂,主要生产小型构件(如空心楼板等)。从1958年开始,预制构件厂犹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许多二级公司和工区都有自己的预制构件厂。此外,由于当时工业建筑建设量大,除预制构件厂生产一些中小型构件外,一些大型构件(如预制桁架、柱等)都在施工现场就地预制,达到强度要求后就地吊装,当时还没有大型吊车,往往采用独脚扒杆、人字桅杆等土法上马。60年代初北京多层厂房(框架结构)较多,工地都采用了现场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就地安装(如北京的232工厂)。绝大部分的民用建筑楼板在60-70年代一般都采用预制空心楼板,由预制构件厂供应,预制空心楼板一般均采用预应力(或非预应力)长线法生产,有3m多长的短向板,也有6m左右的长向板。70年代不少框架结构的公用建筑也都采用预制装配式结构,同时在多层住宅工程中也大力推广全预制装配式结构,包括内、外墙体都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壁板,并且在钢筋混凝土高层(12层)建筑中也开始研制推广。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随着“前三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现浇大模板施工工艺的出现,全装配结构住宅随即停止步伐。1976年前三门大街40万m2(以高层住宅为主)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采用大模板施工工艺,北京发展高层建筑取得了重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