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公路 >> 正文
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监理预测体系研究初探
作者:未知 来源:网聚天下论文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4-23 17:01:12

  摘要: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公路建设,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建设在1997年底实现公路总里程12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735公里)的荃础上,公路发展又掀翻了第二次高潮。随着高等级公路的迅猛发展,在施工质量监理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本文在常规监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公路桥梁施工监理现状,提出了超前动态监理的构思,即桥梁施工质量监理预测体系构想。使被动监理为主动监理,对于避免和减少因返工和检查对工程进度和质量造成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一、当前的监理模式与本问题的提出。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交通建设投资的逐年加大,许多交通院校在稳定和发展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利用高校设备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相继走出校门,参与承接公路勘测设计和监理任务。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锻炼了师资队伍,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使理论教学得以升华,步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在交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院公路系与路兴公司第一次承接了北京重点工程—东南四环工程监理任务以及北京郊区一级路公路勘测任务。随着监理工作的深人,作者认为目前的常规监理只重视了“事后”监理,缺少对施工过程中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为提高监理质量,有必要构建监理的预测体系。

  预测体系,属一种新的提法,它是根据施工的当前条件(如所用材料,施工组织,施工工艺,地质条件,自然条件等),借助科学的手段等,来预测未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程度,并采取必要对策的实用科学体系。通过本体系的研究能够有效地实现预控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重点监理,变被动监理为主动监理和超前监理,从而预控后续施工环节,把握相应质量,特别是对诸如隐蔽工程等项目的质量监理具有超前的预测与对策,避免或减少因返工和检查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影响,对减少工程损失,具有积极意义。

  公路工程质量监理,目前在国际上主要以现行的Fll)IC条款为主要形式的模式化,标准化质量,投资,进度,合同管理体系;国内的公路工程监理基本上是按照“政府监督,施工监理,企业自检”的三级调控体系,来进行施工监理。而监理的主要依据是有关规范、设计文件、双方合同等。但交通部(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J077-一一95)目的在于使施工监理工作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而发布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es-94)的目的是检验评定公路工程质量和等级的标准的尺度。它所要求的质量保证体系是企业自检,监理工程师抽查,政府监督。这种传统的监理模式,从保证质量的方式上是通过施工企业的资质审查(含I以刃001质量管理认证)、材料实验、分项施工组织审查和过程检查直到峻工验收。另外,监理的手段是通过旁站、巡视、实验、检查等手段来完成。这些操作方式、方法包括所使用的规范与标准,实际上是一种平铺直叙式的监理,而大部分体现在宏观控制和环节与结果监理中,很少涉及超前监理的范畴,而在操作过程中超前含量很少,尤其缺少超前监理的手段。

  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突发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是指在技术建议书中重点难点分析时所分析不到的,类似不可遇见的问题。会使整个施工环节紊乱,尽管做了周密的安排,包括网络优化,也是徒劳无益的。如地质钻探问题,在勘测设计中不可能做的面面俱到,点滴不漏,比如桥台处正好遇到了断层,而这种断层又是地质钻探时未能探测到的。到基坑开挖后才发现,那时再提出设计变更报监理业主审批,且不说对工期影响如何,就变更造成的损失也是较大的。因此,按常规监理,这种情况是难以做到事先预测的,也就是说,目前施工监理的手段和方法等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必要条件,对施工质量的控制有积极意义,但不是充分条件,故预测是对目前监理体系中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二、预测层次和阶段的划分。

  预测的范围可大到单位工程小到具体分项工程乃至某道工序或某个结构,以能正确判别未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引导后施工环节为依据。预测阶段的划分,可分为前期预测、中期预测、后期预测。前期预测主要是根据当前条件,针对各种“不可预见”现象,发生的概率采用科学的手段,通过层次分析等方法确定预控目标,引导施工单位届时采取相应对策的方法;中期预测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客观因素,借助科学的手段动态地预测预控目标,并提出相应措施。例如,混凝土强度预测按理28日后才有结论,而承包人在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紧密相连,不能等到28天才给结论,这里不同于一般的按规定24小时或是3天、7天强度来推断28天混凝土强度的通常理论和方法。因为还要考虑其它影响因素各特定的条件下而做出的一种定论。按此推断,混凝土强度可能是随时间上升,亦可能是下降,这也是符合实际的。后期预测则是指峻工后,根据某些数据来推断未来可能发生什么样的事故及其发生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